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

文昭三篇推文:谈俄乌战争、美国欧盟军援乌克兰等

第一篇:舆论场中的声音有很大一部分是扭曲失真……

(转自推特)文昭談古論今@wenzhaocomment

https://x.com/wenzhaocomment/status/1892234857423552905

 

这两天因为川普启动的与俄罗斯和谈,为他招来了许多骂,特别是说他抛弃了乌克兰和欧盟,要单独去和普京媾和,宰制乌克兰的未来。乌克兰反侵略三年,有巨大的付出,是当今世界上民主和专制对抗的前线之一,关心她的命运,担心她被逼接受城下之盟心情可以理解。不过很多意见还是情绪成分更重,而且断章取义的资讯,扭曲的资讯这两天充塞着各个角落。比如:说212日川普先给普京打了电话,再通知泽连斯基,这表示川普心里把普京放在第一位。

其实有记者问过这个问题,川普对此解释过了。因为在120日之前,川普已经见过了泽连斯基,在和普京通电话前,川普团队和泽连斯基已经有过了几轮磋商,甚至已经有了乌克兰稀土换军火的提议。川普就任前、和上任的头两个星期是先和乌克兰磋商,然后才给普京打电话的。但是在212日打电话当天,是普京在前、泽连斯基在后,只截取一个切片来说事,是不客观不全面的。

另外说谈判抛开了欧盟和乌克兰,事实是川普有两个特使,一个与俄罗斯谈判特使、也同时他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;另一个是他的乌克兰特使凯洛格。威特科夫在沙特的时候,凯洛格在欧洲。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没停止。

所以现在舆论场中的声音有很大一部分是扭曲失真、是情绪的发泄。凯洛格将军表示自己来欧洲的使命是倾听,盟国有什么抱怨和担心都可以说,不是来传递什么立场的,也不施加威胁,说明美国政府目前并没有要抛开欧洲的既定想法。而冯德莱恩最新的表态,愿与美国携手(partner with),达成持久公正的和平,也意味着欧盟的思路也正在发生变化,从一部分成员国坚持普京必须被打败、乌克兰必须恢复她2014年以前的疆界,转到达成务实和平上来。只是这种和平是公正、可持久的。

2025220

 

第二篇:欧盟对乌克兰军援等问题……

https://x.com/wenzhaocomment/status/1892253040763105566

(转自推特)文昭談古論今@wenzhaocomment

 

218日德国政府开出了对乌克兰援助的新的军火清单,224日欧盟委员会会派一个代表团访问乌克兰,到时会带去一份价值60亿欧元的援助方案。虽然欧洲有自强的迹像,但是我简单看了一下援助方案,并不是突破性的。援助物品中一大部分是炮弹、一小部分防空武器、一些装甲车和无人机。然而实际上乌克兰最需要的是有生力量补充——兵力;再来是远距离攻击性武器,这种武器最急需的是现代化战机,F-15F16,战场制空权能极大抑制俄军兵力优势的发挥,同时加上机载武器的射程,能打击俄罗斯更纵深的经济、战略目标。如果获得战机有难度,就是获得如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。但是这三样:派兵、战机、和远程武器欧盟仍然无法提供给乌克兰,从新的援助清单上看,仍然是防御性的、和常规消耗性的物资,最多是维持前线的消耗。

如果真的坚持普京应该被打败的前提,欧盟应该提供前面讲的几项物资。乌克兰大部分地方距离莫斯科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内,俄罗斯经济的显著部分聚集在环莫斯科、和圣彼得堡地区。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,占战争爆前发俄罗斯经济总量的20%以上,加上圣彼得堡地区,占到了俄罗斯经济量的3成以上,打击这些地方的经济设施、能源电力基础设施,能给普京制造极大困扰。如果欧盟能为乌克兰提供这种程度的帮助,会让乌克兰的处境有极大好转。

当然这会让欧盟自己有卷入战争的风险,同时乌克兰也会招致普京更严厉的空袭报复,到时欧盟就需要为乌克兰提供更强大的防空保护,这都是让欧盟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束手束脚的原因。另外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还有一定程度的依赖,2024年俄罗斯对欧盟出口了多少原油数据我今天没有查到,但2023年俄罗斯对欧盟每天还有130万桶的原油出口。

欧盟受到了刺激,愿意给乌克兰提供更多军援是好事,但从仔细分析军援的内容,还是不足以使乌克兰取得优势的。

如果欧盟有紧急行动,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,那这是欧盟要动真格,要大举援乌抗毛的前兆,可是目前这还没有。

2025220

 

第三篇:历史的参照:从丘吉尔谈俄乌战争……

(转自推特)文昭談古論今@wenzhaocomment

https://x.com/wenzhaocomment/status/1892269464256679975

 

对于当下的时机在历史上的参照,与其说像1938年、不如说像1917年。邱吉尔对1938年和对1917年的态度截然相反。他反对与希特勒的妥协,主张与希特勒死磕到底,哪怕是在德军横拍西欧的时候也不退缩。但是对一战却主张适止而止,达成妥协的和平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战和二战、在邱吉尔眼中是两场不同性质的战争。二战是一场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战争,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是法西斯主义填满每个脑细胞的政权,军事征服是表面,目的是要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,改变千百年的来底层规则。而一战,则是老欧洲君主国之间,因为势力范围、和国家安全引发的战争。

所以老邱吉尔对于美国在这两场战争的态度也截然不同,二战中他千方百计地劝说美国参与,然而对一次大战美国的参战却不以为然,他认为美国这把「重剑」,当举在头上的时候,比落下来更有力量。1917年初的时候,德奥同盟国集团、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都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。

1916年西线有两场战役重叠进行,凡尔登战役从19162月打到年底,是德国发起的。索姆河战役从19167月打到11月,是英法发起的,半斤八两,双方都损失惨重。东线俄罗斯也被战争拖到了爆发革命的边缘。这个时候美国参战,对于英、法来讲当然求之不得,这不仅是一个帮助,而是一个确保的胜利。但是美国不参战,去斡旋双方谈判,则可以确保达成一个妥协的和平。那样俄罗斯帝国就不致于爆发共产主义革命,就没有共产党的夺权。而德国得以体面退出战争,没有输得那么惨,也就没有希特勒后来借煽动民族复仇来上台。于是20世纪人类的两大恶魔,共产主义和纳粹皆得以避免。天下之安危操于美国的一念。但是威尔逊总统决定参战,虽然保障了协约国集团的最后胜利,邱吉尔却对此深深遗憾。其实当时英国工党领袖麦克唐纳也是同样的看法,他给威尔逊总统的重要幕僚豪斯中校(相当于总统国安顾问)写信,也认为美国积极运用中立的力量,更有利于达成长期和平,可惜历史没有走上这个方向。

邱吉尔在二战中,接受了和苏联结盟,但他的反苏反共立场一直没有变过,能暂时和斯大林结盟是因为希特勒离英国近,只隔一条海峡,而苏联暂时远。苏联和西方的冷战,也是一场基于意识形态的战争,敌人所追求的结果,和一战前老欧洲时期英国的敌人是不一样的。

俄罗斯这个国家,目前也是自由世界的挑战,但你要知道,普京是沙皇、还是列宁或斯大林。西方世界和他之间的矛盾,是民主国家和沙皇之间的矛盾、还是和列宁之间的矛盾。你就会理解邱吉尔如果在今天,是会主张和谈、还是死磕到底了。

20252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