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

张千帆:评价美国不要想当然

作者:张千帆 来源:微信
张千帆1
国内对美国种族抗议的争议仍在继续,偏颇的言论仍然不少,感到有必要再补充几点。
(1)反对抗议中出现的任何暴力,暴力行为必须得到谴责和有效的追究。不能因为抗议目的正确,就认为暴力行为具有某种正当性。害怕激发更多抗议而不敢追究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,同样不对。
(2)同样反对另一个极端,那就是因为抗议中出现的个别暴力行为(至少现在是个别)而否定抗议和集会本身。这是中国逻辑,希望自由派不要采用双重标准,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言论就反对这些言论的合法表达,或抹黑、夸大、无限联想,硬将某些诉求和打砸抢联系起来,作为暴力行为的幕后推手。这同样是中国逻辑。
(3)对于某些我们不认同的行为,譬如推倒塑像,要区别对待。如果是在游行过程中发生,属于破坏公物的违法行为。但是如果经过议会辩论、讨论,最后多数决定撤除某些雕像,不管他是谁,那是需要尊重的民主决定。你可以不同意、不喜欢,但那是人家的理性选择,不要和你的“文革”混为一谈。动辄给人贴标签,那才是“文革”。有些学者的担心似乎也是夸大联想,譬如耶鲁、哈佛是否改名,至少我在网上没有看到这类提议,可见并非什么严肃的公共话题。
(4)民主不是不会犯错,公共意见可能过于强烈,造成人们不敢公开说话,任何民主国家都有这类问题,但民主制度有自己的纠错功能。那么多没有言论自由的国民担忧一个有言论自由、民主与法治的国家是否会发生“文革”,那叫杞人忧天。
(5)美国仍然是灯塔,但灯塔也会有幽暗的时候。华盛顿仍然是伟大总统,但蓄奴是不可否认的污点,没有什么不可以翻历史旧账。哥伦布按主流历史叙事是伟大的探险家,但是对于土著人来说可能是刽子手。不同观点的质疑和交锋很正常。中国历史课本和历史人物评价难道不一样需要反思吗?自由派不能以既定的价值立场,去否认或禁止讨论基本历史事实。一部不能接受自由审视的历史,只能是谎言;一个不能接受自由批评的制度,只是弱不禁风的强权。这是你们想要的吗?美国的伟大和强大都是建基于没有禁区的言论自由。
(6)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、没有机会经历真正的观点碰撞的国家,许多人感到不适应很正常,但对于自己并不能感同身受的别人国家的事情。没必要那么担心或愤激。还是多关心自己国家的事情吧。美国不是不可以批评,但以我们的现状,还是抱着观察和学习的心态比较好。以我们的想当然去评价美国,更多的是无知、偏见和无厘头的傲慢。
注:张千帆,1964年生于上海。1989年获卡内基-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,1999年获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。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,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,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,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。
转自:http://www.hxwq.org/?p=4199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